去年,阳西县在运用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种形态”和开展常规性谈话提醒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四种谈话方式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动谈话提醒抓早抓小工作取得新的实效。
率先垂范,领导带头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谈话提醒工作,积极主动担起主体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开展谈话提醒工作,通过以上率下压实主体责任;制作专门的谈话提醒记录薄,县委书记、县长、县纪委书记各一本,其他领导或以表格的形式实施谈话提醒记录在案,按照“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谈话提醒记录进行留存,谈话双方签字,实行“留痕”监督;县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通过不定时抽检、调研指导和督促、反馈通报情况等方式,推动有关单位认真开展谈话提醒工作。2018年,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谈话提醒201人次,其中县党政“一把手”带头开展谈话提醒55人次,县纪委书记带头开展谈话提醒109人次;各镇各单位一把手也相继带头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在遵守廉洁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开展谈话提醒,切实做到层层压层层谈,全县全覆盖。
不拘一格,随时随地谈。创新“谈话提醒+”工作制度,明确谈话目的,谈话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随时随地谈,可个人谈,也可集体谈,可一个问题谈,也可以多个问题谈,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谈,分管领导与部门负责人谈,部门负责人与基层干部个别谈,一级谈一级,确保了谈话提醒不漏一人。同时,不再局限于预先定好的固定谈话地点、时间和方式,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在调研、检查的工作现场开展谈话提醒,如,在办公楼、会议室,村里的田地、正在开工的工地、执法的现场等都可以成为开展谈话提醒的场所,让谈话提醒更高效。2018年8月,该县县长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到织篢、程村、塘口、新圩等镇检查、督导垦造水田推进工作,在田头田地现场对这些镇的镇委书记、镇长因垦造水田工作推进缓慢进行了约谈提醒,记录人现场记录,谈话对象现场签名确认,并现场表态限时整改落实。
有的放矢,带着问题谈。去年,该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印发<“谈话提醒+”工作指引>的通知》(西党廉发〔2018〕3号),建立健全问题发现、约谈提醒、督促整改于一体的抓早抓小工作机制。该县去年谈话提醒已在全县全覆盖,为进一步提高谈话提醒质量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更是做到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提醒。谈话前,预先准备好谈话提纲,列出问题清单,针对谈话对象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咬耳扯袖”和“红脸出汗”,谈话后,将相关的问题清单书面递给谈话对象,让谈话对象对照检查整改,让谈话提醒更加刻骨铭心。谈话的内容也更为广泛,不仅涉及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扫黑除恶、扶贫领域、巡察整改及各级通报的典型问题或共性问题、热点问题等,还有个别党员干部自身的个人轻微违纪问题,尽量做到谈话不留死角。
狠抓落实,回头监督谈。“谈话提醒不能一谈了之,走形式主义,这次谈话提醒的内容工作没有落实好,下次回头还得谈,同样的问题再出问题,就要严肃问责”,这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开展谈话提醒中所说的谈话要求。谈话提醒后,要对各谈话对象进行跟踪,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警钟长鸣,对已出现的轻微问题要督促落实整改,对落实整改不力的党员干部要进行问责。
据统计,2018年,该县共开展谈话提醒3738人次,同比增长41.27%,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涉及政治纪律574人次、组织纪律369人次、廉洁纪律896人次、群众纪律348人次、工作纪律1306人次、生活纪律245人次;“咬耳扯袖”3644人次、“红脸出汗”94人次,各占97.49%和2.51%;提醒内容以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居多,各占34.94%和23.97%;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谈话提醒272人次,科级以下干部开展谈话提醒3466人次;科级谈话对象927人次,股级谈话对象270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