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风采
阳东:合山镇 实行公帐“透明”发包 让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文章来源: 阳江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0-06-02 15:42    点击:5969
字体: [ ]

为了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2019年合山镇成立了农村“三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围绕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进行监管。目前“三资”管理监督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三资”监督领导小组。为全面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工作,促进农村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合山镇于2019年1月28日成立了“三资”监督领导小组,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出让、租赁和发包、开发利用、采购固定资产以及村级工程项目等的监督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交易方式和交易程序,确保从源头上遏制“三资”处置过程中暗箱操作、从中得利的腐败行为和滋生腐败土壤,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创新监管模式,实行“透明”发包。为进一步加强全镇“三资”管理力度,确保”三资”工作有序开展,对全镇14个村(居)委会121条自然村的“三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并要求村(居)委会把“三资”管理情况及时公开。合山镇农办对农村资源、资产合同登记表等台帐进行动态管理。目前,登记在册经济联合社1个、合作社58个,合同218宗,并按年度制定了近五年到期合同排查表,已发放本年度合同到期竞标提醒通知单2份。自成立“三资”监督小组以来,截至目前为止暂未发现私自发包的现象发生。镇纪委多次召开会议并下乡走访,严禁私自发包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并明确提出评估标的价值超过5000元的资源资产需进入镇交易中心平台交易。2019年8月,合山镇大迳村委会大村村民小组部分村民企图私自发包山头开采石场,镇纪委通过排查,赶到村了解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制止私自签订合同,严肃告知要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及进入“三资”交易平台程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加大设立村小组公帐,规范“三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农村集体公账的开设力度。自“廉洁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借助村级干部签领津补贴的契机促村小组设立公账,全镇121条自然村,仅有28条自然村开设公账,新增开设公账的自然村达到29条,总数达57条,同比增幅较大,设立公账率超过47%,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结合镇的基层正风反腐和“廉洁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各村(社区)发放津补贴把握“量入而出”的原则,对于超范围发放津补贴的干部给与全镇通报批评。镇纪委加强镇级财政部门与村一级经济组织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廉政单位”建设促“廉洁乡村”建设,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对不符合报帐制的票据一律退回重新完善资料,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统一平台招标发包,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合山镇对所有进入“三资”平台发包的标的都要经过由村申请、实行“四议两公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镇“三资”平台出批复、进行公示、发招标确认书、按报名人数在现场举牌投标等一系列流程,现场招标实行全程录像录音监控,有镇纪委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在现场监督。目前,合山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成功组织村级资产资源流转、农村工程等各类公开招标交易10宗,交易金额447.50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资产1笔,交易额162.56万元。如东河经济联合社山地出租1275亩,过去每年收租40元/亩,通过平台统一招标发包20年,竞标价每年85元/亩,村集体每年多收益114.75万元,大幅增加了村集体收益。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加速了农村资源的流动,激活了农村要素市场,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