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龚诚,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只身从湖北来到广东工作,至今已扎根服务阳春这片热土十余年。无论是在打击犯罪、保卫人民的最前线,还是在惩治腐败、审查调查的主阵地,他始终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惩恶扬善心系群众,坚持原则敢闯敢拼,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忠诚卫士的初心使命。
能扛“枪杆”擅拿“笔杆”
2014年5月,龚诚由阳春市公安局正式调入阳春市纪委,早年借调到纪检系统工作期间,龚诚就已意识到,除了懂得纪法知识外,具备文字功底也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本领和技能。进入纪委后,他就被安排在党风廉政建设室工作,经常需要撰写综合性汇报材料、调研报告等等,这对一个拿了八年“枪杆子”的公安“大老粗”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挑战、大考验。
作为年轻干部,在困难和考验面前,他并没有退缩,首先是戒除了“不敢写”的畏难心理,主动要求担任单位的信息员,力求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写作水平。龚诚倍加珍惜练笔的机会,把每次撰写文稿的任务当做一次自我对话和自我纠正与自我提升的机会,认真将所撰写文章的相关业务工作摸清吃透,力求文章既能够接地气,通过不断试错、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门道”。近年来,他用朴实的文风打动人,用生动的笔触感染人,用鲜活的事例影响人,撰写的《入户听民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撰写的《种粮补贴政策落实中有三个环节亟需完善》《基层反映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存在四方面困难》《阳春市严控“舌尖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腐败”》《主动担当聚焦主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基层纪委反映婚丧喜庆事宜执纪标准难以把握》等多篇信息被广东省纪检监察信息、南粤清风网、《党风》等采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入心,让党风廉政之声“飞入寻常百姓家”。
查处腐败不手软
单位总有同事跟龚诚开玩笑,说他是“本地媳妇外地郎”,龚诚则回答:“现在我是阳春人了,在公安机关时,打击犯罪,保卫人民,守护阳春一方平安;在纪委监委,惩治腐败绝不手软,守护阳春一片净土。”
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中,龚诚直接参与查处岗美镇轮水华侨农场办事处干部和扶贫工作组人员通过虚假手段套取并私分31.5万元扶贫资金案。该案涉案人员数量多,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且案件隐藏时间长。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有8名涉案人员订立攻守同盟,集体串供,审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揭开缺口,龚诚在与领导、同事共同研判后迅速调整思路找准突破口,凭借多年的公安侦查审讯经验,与其他办案人员连续作战两天一夜,通过耐心的教育劝说、亲情感悟、单位领导施压等方式,涉案人员再完美的说辞也不能颠倒黑白,最终案件突破,涉案人员全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求真务实敢作为
2019年7月,龚诚担任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监察体制改革后,案件监督管理室履行线索管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督促办理、统计分析等职能。如何科学、高效、精准处置问题线索?如何协助办理留置案件?如何牢牢守住审查调查安全底线?如何强化案件数据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这些问题时常在他脑海里萦绕。
“这条线索反映出该单位出租商铺收取租金没有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也没有按规定上缴财政,调查组的核查不详细、不深入,还存在一些疑点,我不同意予以了结处置,建议继续补充调查。”在问题线索了结集体研判会上,龚诚态度鲜明地发表个人意见。为防止线索流失、查小放大、查不彻底等处置风险,在龚诚的推动下,案件监督管理室牵头出台了《问题线索了结集体研判专题会议制度》,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集体研判会,对拟了结线索实行严格审核把关。该制度实施以来,举办集体研判会18期,收到拟了结问题线索193件,经集体研判会初次审核未同意了结8件,经重新核查,已立案审查10人。
坚持原则守底线
“主任经常提醒我们,案件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大,风险高,要时刻牢记保密要求,不管是谁打听、过问案情,即使是亲朋好友,也不能向其跑风漏气,泄露问题线索。”案件监督管理室科员陆羿匡这样说。
一位办案人员对龚诚说:“谈话对象都来了,让我们先进去吧,谈完再补手续。”作为新提拔的干部,龚诚从来没有松过口,宁可得罪人也不违反纪律和规定,“没有谈话审批表和安全预案,绝不准进入谈话室”,他时常告诫自己和科室的同事,审查调查安全是生命线,必须坚持原则,坚守底线。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龚诚始终保持顽强拼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登高峰的韧劲和秉公执纪坚持原则的品格,展现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