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到家乡山西省大同市云岗区恒安新区,发现常年满大街横冲直撞的载人电瓶车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好奇,一探究竟。
电瓶车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公交运力不足,催生了民间客运。恒安新区是当地棚户区居民拆迁后的集中居住地,2007年起逐步有居民迁入,2013年完全建成,面积1152万平方米,常住人口30余万。人口渐增,客运需求旺盛,但当地公交公司只开通了3趟社区巴士。当地一些看到商机的居民便购买国内景区淘汰的旅游观光车,即电瓶车改装后进行短途客运服务。电瓶车价格便宜,随叫随停,很快便占领了市场,被当地群众称为“耗娃车”。
在恒安新区,运营电瓶车载客是一些家庭的生计手段。购买一辆二手电瓶车只需1万-1.5万元,最初因电瓶车数量少,一辆电瓶车每月可收入6000元左右,成本仅为电瓶车折旧和给电瓶充电的电费。最近两年,电瓶车数量增多,竞争激烈,每辆电瓶车月收入也有3000元以上,完全可以解决生计。运营电瓶车一度是当地一个独特产业,“耗娃车主”常与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相提并论。
市场准入门槛低,不断有新人加入。电瓶车的驾驶相对机动车便于操作,技术含量低,车主购买后自行练习,熟练后便直接上路载客。绝大多数电瓶车没有到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很多属于无行驶证、驾驶证、营运证的三无车辆,而且电瓶车也不做年检。因投入成本低,资金回笼快,电瓶车甚至被一些家庭当作副业经营,出现夫妻、邻居轮流开车赚钱。
据介绍,当地有关部门严格控制电瓶车的运营区间,限制只能在恒安新区内部运营。但区内电瓶车具体数量难以掌握,恒安新区电瓶车数量可能在2000辆左右。车辆品牌繁杂,多为8座10座12座,最多可达16座。平均每辆全天可载客100余人次,每人次收费1元,每日可收入100-150元。每天9:00-13:00,15:00-19:00是电瓶车运营高峰时段,基本可以实现满载,尤其在学校、商场、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生意火爆,一些中小学甚至出现电瓶车包月载送学生的现象。
在电瓶车给居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除本身非法运营,还存在安全隐患,经常造成交通拥堵,与公交车、出租车抢拉客源,与出租车时有摩擦发生等问题。
非法运营电瓶车问题早已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政府多次下达禁止电瓶车运营载客的指令。但是因无法解决车主生计、电瓶车补偿以及增加公交运力等问题,而长期未能顺利推行。
面对取缔电瓶车这一社会治理的顽疾,当地政府下大决心、大力气,多措并举加大取缔电瓶车工作力度。
2019年8月,当地有关部门发布《大同市恒安新区关于取缔旅游观光车的公告》,要求恒安新区旅游观光车(非法运营电瓶车)车主在公告发布5日内,停止上路行驶,主动将经营的旅游观光车辆上交所属社区或自行处理。从9月5日起,未在公告时间内主动上交且继续违法上路载客的,依法查处。
深入社区宣传取缔电瓶车的重大意义,向群众宣传《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居民抵制乘坐非法运营电瓶车。对车主进行思想引导,耐心说服劝解,恒安新区电瓶车综合治理工作领导组牵头负责,协调交管、公安、市容等部门,由市容监察管理处与车主签订不再从事与电瓶车相关的非法运营承诺书。公安局交警支队加大警力投入,增设出勤岗点,加大排查力度,严禁上路运行,对违规运营的给予处罚。物业公司也积极配合,开展集中排查,严禁私存私放,发现后及时上报。
对于积极配合上交电瓶车的车主,当地有关部门根据车辆折旧情况经专业评估后给予1500-4000元不等的补助,以此弥补车主损失。经了解,目前已回收上千辆,尚有一部分车主不愿意主动上交而将电瓶车私下售卖。经与部分车主交流,在回收电瓶车时,当地有关部门对车主家庭及就业状况进行摸排登记,了解个人意向及技术特长,虽目前尚未提供就业安置,但绝大多数车主对此表示理解。
据介绍,经协调公交公司,恒安新区新增3条公交线路。最初为了推广公交线路,曾经实行半年内免费乘坐政策,经常载客较满。目前,公交车恢复正常收费,客满拥挤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解难题、惠民生、聚民心,目前看来多措并举整治非法运营电瓶车取得明显成效,车主态度从抵制到支持配合,群众意见从质疑到理解认可,消失的电瓶车带走了噪音、带走了拥堵、也带走了安全隐患。(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