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2020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综述
文章来源: 阳江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1-03-26 09:38    点击:1775
字体: [ ]

“该案暴露了你区存在对宅基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加大整改力度,加强执法力量,对辖区所有‘两违’行为进行清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完善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这是阳江市纪委监委在查处阳东区东城镇某村委会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一案后,向阳东区政府发出的监察建议书。

小小监察建议书,撰写监督大文章,这正是我市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的缩影。一体推进“三不”,不能腐是关键。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有机贯通、互相协调,强化对所有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制约。

把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政治监督效果强不强,关键要看能不能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守政治监督职责定位,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在实践中,各地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错误酿成大祸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纵向上延伸到底,横向上协调衔接。

日常监督的首要任务是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做好疫情防控监督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实践检验,闻令而动、勇担使命,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派出监督力量下沉街道、社区、医院等防控一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挺身而出、连续奋战,既当“战斗员”,又当“监督员”,以实际行动书写使命担当。其中,派驻第十五纪检监察组干部袁冠政获市委市政府授予阳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和省委“1+1+9”工作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对违建别墅、违法占用耕地、冒名顶替上大学等问题加强监督执纪执法,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各级党组织抓紧抓实抗疫情、稳经济、谋发展各项工作。监督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平时观察、谈话函询、检查抽查、听取汇报、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做到对问题精准发现、及时提醒、及早预防。

形成监督常态,目的是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政治生态情况列入日常监督重要内容,把握“树木”和“森林”的关系,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开展日常监督,全面运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巡视巡察意见反馈、谈话提醒、专题调研、抽查核实、会议监督等手段,定期分析研判地区、部门、单位政治生态,找准问题线索,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全面净化政治生态。

创新突破,必然要求监督方式、手段的丰富和提升,尤其是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做到精准有序有效。为充分发挥监督合力,市纪委监委用活“真招实招”,建立“1+4+N”“组团式”监督模式,按“闲时正常运转、战时组团攻坚”模式,将单个监督检查室和相应派驻纪检监察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搭配,“组团式”开展线索处置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应对问题线索不断增多的工作需要,线索处置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市纪委监委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平台,提高日常监督质效,推动日常监管到位。加快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研究建设廉政档案系统,结合廉政档案基础信息库与全流程监管平台的相关数据,以监察对象的廉政生态指标评分综合排名为依据,根据分值及排名进行亮灯预警,通过数据关联和比对分析,全面掌握底数,精准发现问题。由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负责向亮红灯的地区、部门、系统单位发提醒函,督促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使强化日常监督、研判政治生态有了得力抓手。

贯通运用“四种形态”精准监督

如何在“常”和“长”上下功夫,实现日常监督、长期监督的创新突破?坚持不懈地抓早抓小是重要前提和基础。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见人见事见细节,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请你就阳江东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新库区项目验收进展推进缓慢的情况进行说明。”2020年1月,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发出一份函询通知书。这还要从一封信访件说起。东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新库区完成主体工程近两年但项目验收工作却迟迟未完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经过研究,在2020年1月向阳东区政府分管该项目的负责人发去一份函询通知书,并摘要列举了需要说明的问题,提出了书面回复的时限要求。

这样的谈话函询是市纪委监委开展监督的重要方式,全面梳理工作环节,规范操作流程,精准发力,推动工作落细落实。为防止谈而不“治”、一函了之,在谈话函询结束后,市纪委监委委托阳东区委主要领导对分管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同时,督促阳东区政府立行立改,加快项目验收进度。同年4月,阳东区住建局组织相关单位对该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并提出整改意见,施工单位按照整改要求完善后,当月30日进行竣工验收并全部通过,目前已按规定储备粮食。

据统计,2020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231人次,占“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总人次的59.6%。在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下,各级党组织把“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摆到更重要位置,看见苗头就提醒、听到反映就过问、存在问题就处理,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各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监督责任,主动、严肃、具体地履行日常监督职责,切实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

记者注意到,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次中,各形态分别占比 59.6%、31.2 %、4.9 %、4.3%。与2019年全年数据相比,第一种形态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第二、三、四种形态占比有所提高,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把惩治腐败作为有效监督的强大后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底线常在、“后墙”坚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严重违纪违法涉嫌犯罪,执迷不悟、拒绝挽救的,依纪依法严肃惩处直至移送司法机关。

江城区税务局协税员江某主动到江城区监委投案,在组织立案审查后真诚悔过、积极退清赃款、积极配合组织审查、主动交代问题,江城区监委在移送检察机关时,提出了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建议。这体现了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审查中实践“四种形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科学态度。

监督讲尺度,还重温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宣传监察法、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谈话函询、通报曝光震慑等方式,唤起问题干部的初心,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2020年,全市有15名干部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26人主动交代问题。

以高质量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市纪委监委发布多名处级领导干部落马通报,其中,阳江市恒财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湘东,阳江市水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梁成满,均涉及河砂领域。

高质量发展是具体的、实践的,高质量监督必须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针对周湘东、梁成满等腐败案件暴露出的河砂领域问题,市纪委监委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出监察建议,得到市政府充分肯定并对河砂行业开展全面清源整改;与市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协作开展我市涉河砂问题监督的意见》,加强联动协作,携手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追收国有资产51.96万元,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20年,全市累计立案查处涉砂案件245件245 人,其中处级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2人,移送司法机关19人。

此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扶贫、村(社区)“两委”换届等领域,深入分析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解决顽瘴痼疾。如阳春市纪委监委紧盯信访问题高发区域,全面起底扶贫顽疾,时刻保持对省定贫困村、承担帮扶任务单位信访动态的关注,针对苗头性、倾向性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重点筛查历年来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频发区域,依托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管理系统和《办信情况一览表》《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台账表》等进行系统检索、人工比对,锁定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制定“一案一策”化解措施,形成举一反三的工作回路。

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准确把握初心使命与新时代职责使命,把监督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贯通融合起来,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向治理效能转化、释放,保障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