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 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08-07 08:49    点击:0
字体: [ ]

2024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营商环境领域监督,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斩断权力与资本的勾连纽带,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净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靠前监督精准监督

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硬支撑”,更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为助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政治监督,全面查纠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行政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整改落实见真章、出真招、求实效,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梗阻”,确保重大项目廉洁高效推进。

“道路施工现场堆放的电线杆要按要求及时移走,同时设置好减速带、警示牌等,施工单位要在保证质量同时加快建设速度……”2024年以来,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组建督查组,多次深入福冈工业园、港口工业园、平东工业园开展监督检查,协同区党工委同向发力,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积极推动园区建设提速增效。针对企业反映的希望园区道路能尽快建成通车等诉求,该区纪检监察工委推动区规划建设局、平冈镇政府、相关村委会等积极协商解决施工进程缓慢难题。截至目前,福冈工业园16米以下二期道路建设项目已顺利竣工并完成验收,盐洲围道路工程完成总量95%,其他道路项目同步顺利推进,各园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助力推动全区2024年以来成功引进项目53个,投资总额达340.09亿元。

紧扣加快“融湾入圈”高质量发展步伐,阳东区纪委监委整合财政、发改、审计等监督力量,组成专项督查组,深入阳江阳东产业园区施工现场,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跟进监督检查,倒逼项目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履职尽责。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实行台账化、清单化管理,要求相关部门限时办结企业反映的问题,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同时,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优化营商环境架好“亲清廉心桥”,充分听取企业家关于优化阳东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尽快落实落地。

阳西县纪委监委坚持把监督的镜头聚焦到服务企业上,通过明察暗访、监督检查、谈话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厘清权力运行清单,通过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流程、优化办事效率,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企业加快落户阳西清障护航。

在该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一系列护航重点项目建设的便企保障政策落地。目前,该县37个单位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事大厅设立了“开办企业一窗通取”专窗,1600多项业务实现“一门通办”“一网通办”,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半天内办结。

“在拍地当天便可向阳西高新区提出开工申请,这样就大幅压减了我们工业项目从土地成交至开工的时间。”阳西县高新区园区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该县园区工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加赞赏。

监督执法纠风治乱

坚决清除制约发展“绊脚石”

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聚焦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拖欠企业账款多、限制竞争条款多突出问题,部署开展全市性专项整治,依规依纪依法处置相关检举控告,严肃查处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涉企“三乱两多”问题37个,批评教育和处理9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3人。

江城区纪委监委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力,擅自设立收费和罚款项目、违规提高收费和罚款标准、扩大收费和罚款范围,以公共利益、行政经费紧张等为名向经营主体摊派款物或无偿借用占用人力、车辆、办公用品、办公场所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共立案16人,党纪政务处分16人,留置1人,批评教育4人。

阳西县纪委监委聚焦职能部门履职、涉企服务、涉企执法、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等,通过“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督,广泛搜集问题线索,共立案37件,党纪政务处分29人,挽回经济损失268.37万元。其中,严肃查处了该县溪头镇3个渔委会违规向渔船主收取“服务费”问题,督促返还渔船主177.27万元。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窗口的工作效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行政审批窗口“微腐败”专项整治,坚决纠治窗口工作人员勾结黑中介牟利、对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等损害营商环境的“窗口腐败”问题,共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开展随机明查暗访128次,检查各级机关单位、服务窗口等场所191个,发现问题59个并督促落实整改,推动补足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弱项。

针对行政审批窗口存在的“庸懒散、推拖绕、怠乱飘”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问题,阳春市纪委监委开展靶向纠治,压实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推动解决企业办事“难、繁、慢”问题。截至2025年5月,该市共立案10件10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人。

“当时我仅仅拉了6头生猪到动监所检疫,他也要收我12元的‘辛苦费’,不给的话,检疫就无法过关,简直是贪得无厌!”在阳春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该市春城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监服务部原职工杨建邦后,当地生猪商贩拍手称快。据查,杨建邦在动物卫生检疫工作过程中,利用开具动物检疫证明的职务便利,“一手收钱一手出证”,违规索要多名生猪商贩巨额好处费。

2024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损害营商环境、破坏政商关系的问题线索重点研判、优先办理,定点清除损害营商环境的“病灶”。其中,市代建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雷剑平,阳江农商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蔡志雄,阳春市林业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飞应等,因在行政审批、工程款拨付、项目验收、金融信贷等领域,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插手和干预经济活动、扰乱市场秩序并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等问题纷纷落马。

“办案是最有力最深入的监督,我们将坚决惩处甘于被‘围猎’甚至主动‘寻租’求‘围猎’、污染亲清政商关系的行为,以良好政治生态护航营商环境。”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持久战”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为此,市纪委监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出台《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五心营商环境”细化36项工作任务。同时,协助制定《阳江市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政商交往设置“红绿灯”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形成“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这些制度创新既是对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为阳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坚决清除破坏营商环境的毒瘤顽疾的同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问题整改同建章立制并行,针对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提示函,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剖析根源,深入排查制约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精准识别廉政风险点,促进监督、整改、治理有效贯通,推动个案查处向行业性系统治理延伸。例如,督促推动教育系统加强校服采购监督管理;推动市住建部门牵头修订《阳江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招投标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开展招投标隐性壁垒专项清理行动,进一步规范我市招投标活动;督促医疗系统及时整改,改变原来指定一家招标代理机构的做法,建立10家招标代理机构名单库;推动市市场监管局、海陵试验区管委会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工作,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通过深化标本兼治,有力破解破坏营商环境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问题,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更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此外,为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市纪委监委通过“漠海扬清”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林兜培插手于预工程项目、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形成常态化震慑和警醒。同时,督促案发单位结合处分决定宣布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持续抓实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作风持续向好引领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将坚持严的基调,毫不手软纠治破坏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