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广安观潮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文章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5-11-04 09:16    点击:0
字体: [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邢婷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包含尚俭戒奢的精神境界、道德追求,倡导合理节俭的生产生活方式,蕴含节用爱民、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可靠保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早已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尚书》有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子指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朴素古训中,凝结着修身齐家的处世智慧,蕴含着节用裕民的治国之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先贤不仅以节俭自律,更将其融入家风家教中,泽被后人,并世代传承。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节俭,为官清正,即便显贵之后,仍“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他时常教育子孙要勤俭节约,不能贪恋富贵、沉迷享乐。在范仲淹的严格管束下,范家始终保持廉俭家风,四个儿子皆德才兼备。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从革命年代“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到建设时期“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再到改革开放初期“要勤俭办一切事情”,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党百折不挠、锐意进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遏制无谓消耗、减少资源浪费,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印发、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不断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尚。

  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如今,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家富裕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说有钱了,就飘起来了,嘚瑟起来了,这不行。”要清醒看到,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跨的槛还有很多。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艰巨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传承勤俭节约的好传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心怀敬畏,将勤俭意识化为行动自觉。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一次早餐后,看到秘书正要把锅里剩下的大半碗稀饭倒掉,他立刻制止,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他还当即表示,中午不去吃工作餐了,回来再添把米,把剩下的这点饭吃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从内心深处树立敬畏意识,敬天惜物、感恩劳动,把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毛泽东同志睡衣上的73个补丁,周恩来同志“一片菜叶抹碗底”的朴素饮食,无不刻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和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以贯之带头厉行节俭。到基层调研,吃大盆菜、喝南瓜汤;对出访活动,多次指示要精算代表团饭店入住天数,能省则省,不要浪费,住地不要豪华,干净舒适即可。党员干部要自觉传承勤俭节约的作风,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作表率。既要躬身力行,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等小事做起,养成尚俭戒奢的习惯,也要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动者,教育亲属子女勤俭持家,把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使其蔚然成风。